首页 > 娱乐 >数字技术再现话剧之美

数字技术再现话剧之美

来源:人民日报 2025-08-26 09:30:22

梅 生

2025中国国家话剧院“CNT现场”高清展映季正在全国三十余家剧场如火如荼地进行。话剧《青蛇》首演于2013年,恰逢蛇年,如今又在一个蛇年以全新的展映形式与观众重逢,依旧保持着一票难求的盛况。这足以证明,该剧与一同亮相本次展映季的《生死场》、《赵氏孤儿》、《大宅门》、《北京法源寺》等作品一样,已然成为经受住观众和时间双重考验的经典之作。

“CNT现场”运用数字化技术,结合多机位实时拍摄与切换,打破了传统剧场在物理空间、观演关系以及地域上的限制,让线上观众也能获得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。通过多角度、多景别的高清影像,许多当年亲临剧场观看《青蛇》的观众不禁感叹,演员细腻的面部表情、生动的肢体动作,乃至华美的服饰纹路,都呈现出令人惊叹的美感。眼前的近景和特写镜头,与记忆中的舞台场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。

数字技术再现话剧之美

话剧《青蛇》剧照。柴美林摄

话剧《青蛇》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,由编剧、导演田沁鑫巧妙地将剧中人物置于人、妖、佛三界之中,对广为人知的民间传说“白蛇传”进行了全新的解读。这种独特的立意,赋予了这个起源于宋代的传奇故事一种别致的古典韵味、清新的东方禅意,以及超脱的现代气息。剧中,许仙被设定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,一个现实主义者;白蛇渴望成为有情有义的人,努力忘记自己曾是妖;而青蛇即便化身为人,也始终清醒地记得自己曾是妖的身份;法海一心向佛,却要与自己的心魔作斗争。他们都无法轻易实现自己的愿望,都需要通过修行才能找到最终的出路。这样的设定,既能引发观众的共鸣,也能让观众从中看到希望。

该剧以江南民居特有的“版筑泥墙”为灵感,构建出舞美的主体,再配合灯光、多媒体、音乐、水与雾等元素的巧妙运用,营造出烟雨迷蒙的江南意境,以及绝美空灵的东方意象。当法海伴随着童声吟唱的南宋禅诗“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,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”,在烟雾缭绕中双手合十缓缓出场,并用现代语言介绍自己时;当青蛇、白蛇在弥漫的水汽中摇曳着身姿现身,说出“想成人”的愿望时;当庄严的金山寺、诡谲的魔幻世界、曼妙的人间临安城等场景自如切换时……人物形象与主题立意在打破传统的同时又有所创新,从而与观众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连接。

剧中的白蛇与青蛇,不再是传统白蛇题材文艺作品中常见的“主角与配角”、“主人与丫鬟”式的关系,她们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,诉说着女性的两种情感状态。白蛇美丽端庄,以相夫教子为人生目标;青蛇则率真直接,最终流下了人的眼泪,体会到了做人的滋味。就连法海也颠覆了观众的固有认知,他气质干净、亦庄亦谐,因慈悲之心而引发种种波澜,又因理解而最终放下执念。

几位主要角色之所以能给观众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,离不开演员们精湛的演技。秦海璐和袁泉都拥有长达七年的戏曲功底,她们分别以流畅自如的云步和优美动人的身段,将青蛇既叛逆又幽默、时而娇媚时而可爱的“矛盾综合体”形象,以及白蛇大气成熟又活泼灵动、外表温婉却难掩内在热情的性格特点,演绎得淋漓尽致。辛柏青则通过层次分明的表演,生动地展现出人物从坚定修行到内心摇摆,再到最终觉悟的心路历程,让观众看到了一个角色的成长与蜕变。

秦海璐、袁泉、辛柏青的精彩表演,不禁让人联想起《生死场》中的韩童生、倪大红,《北京法源寺》中的奚美娟、周杰、贾一平,《大宅门》中的刘威、朱媛媛等演员的出色表现,这充分说明了优秀的演员都具备着极高的自我修养。演员要想赋予角色生命与灵魂,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,更需要具备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。

话剧《青蛇》自2013年在香港艺术节首演以来,曾在国内多个城市进行巡演,并受邀亮相美国肯尼迪艺术节、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,以其古典与现代元素交融之美,为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贡献了戏剧艺术的力量。期待未来“CNT现场”能在海内外广泛传播,让更多的观众能够借助《青蛇》等作品的高清影像,领略中国戏剧、中国艺术的独特风采。

侠游戏发布此文仅为了传递信息,不代表侠游戏网站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
热游推荐

更多
湘ICP备14008430号-1 湘公网安备 43070302000280号
All Rights Reserved
本站为非盈利网站,不接受任何广告。本站所有软件,都由网友
上传,如有侵犯你的版权,请发邮件给xiayx666@163.com
抵制不良色情、反动、暴力游戏。注意自我保护,谨防受骗上当。
适度游戏益脑,沉迷游戏伤身。合理安排时间,享受健康生活。